普洱系列之老茶頭
添加時間:2014-06-30 23:23:16資料來源:網絡文章 排版:寧韻茶香
老茶頭是一種特殊的普洱茶,它的形成與制作普洱熟茶有關。在制作普洱熟茶時,需要對茶葉進行人工灑水渥堆發酵,在灑水發酵的過程中,需要對茶葉進行翻動降溫,在翻動過程中,茶葉就會分泌出一些果膠,就形成了塊狀的普洱茶,茶廠會將這些茶單獨拿出來存放,這就是“老茶頭”
形狀:外形團塊,緊結
色澤:褐紅
聞香:香氣清鮮
茶湯:湯色醇紅如紅酒
口感:入口順滑,口感醇厚。
葉底:葉片破碎,不完整
如何挑選老茶頭:
挑選顆粒相對松散的,那種緊實得像塊石頭的,不喝也罷。條索要分明,表面要干凈,香氣要純正,口感要醇和,湯色要通透,滋味要正常,茶頭不是垃圾,存放的好,品質優良,一樣是好東西。
如果手工打散,不是不行,只是損耗太大,粉末太多。
年份長,干凈的老茶頭快洗一次就行。新茶頭,建議重手洗20秒左右,或者10秒2次足以。有些年份的老茶頭雖然在多次沖泡后并不一定會散開,但至少條索很清晰,發酵程度一目了然,如果是看到紅泥狀顏色的葉底,或者湯色極度渾濁,建議不要喝!沖泡后,主要觀察湯色是否明亮通透,是否有雜味異味。
收藏與存放方法:
普洱茶越陳越香,被譽為“可以喝的古董”,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和增值空間,普洱茶年代越久價格越高,口感越好。品質好的普洱茶,每年能以10%至15%的增長率升值。云南西雙版納某廠出品7542號常規茶(干倉貨),當時一餅(七兩茶)才賣10元,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。一塊重350克
、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餅,身價甚至貴過一輛本田車。“越陳越香”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。主要決定于儲存的環境、茶的本質特性、陳放的年限等。由于茶葉的特殊性,其存放年限只能通過茶家品嘗斷定,沒有統一標準。更有許多不法廠商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,濕倉存茶,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、濕度較高的環境中加速陳化炮制。
據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,收藏普洱茶餅必須注意以下問題:首先是要區分生茶和老茶。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餅、生茶為主,即未經過人工發酵工序,把采來的茶青萎凋、曬干、蒸壓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餅茶、散茶稱為生茶(青餅普洱),讓其與空氣接觸,自然變化而產生后發酵,儲存時間越長,茶質越醇。而通過加溫渥堆技術在一定溫度、一定濕度下使茶葉發酵做成的叫熟茶(熟餅普洱)。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,儲存時間長短不會改變茶質本身。其次,要辨別儲藏位置。
1、必須在干倉陳化
干倉不會發霉,轉化較為緩慢,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。“茶喜蒻葉而畏香藥,喜溫燥而忌冷濕”。《茶錄》宋?蔡襄著。干倉指茶葉在濕度、溫度適中、通風透氣的環境中后發酵存放;濕倉是指茶商為了獲取利潤,把茶葉放在通風不暢、濕度較高的環境加速陳化。
2、溫度不可驟然變化
倉內溫度如果過高,溫差變化太突然,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,甚至倉內溫度太高,形成悶熱,會將原本的生茶,轉變為熟普,此種情形在香港的茶庫時有發生。
3、避免雜味感染
茶葉是最會吸收雜氣異味,灑一把干燥茶葉,會吸清空氣中的異味,因外,應力求貯放環境清潔無雜味。“喜蒻葉而畏香藥”。宋?蔡襄著;“喜清涼而惡蒸郁。喜清獨而忌香臭”。明?聞龍著;“茶性淫,易于染著。區論腥穢有氣之物。不得與之近。即名香亦不宜相襟”。
4、利用竹箬包裝
“茶須筑實。仍用厚箬填緊。甕口再加以箬。以真皮紙包之”《茶疏》明?許次紓。這種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,有助于普洱茶于后發酵時,過濾雜味以確保清純的功效。常有人將已打開了的老茶,改用較低劣品質的塑料紙重包,時間一久,就會發出異味,直接破壞了普洱茶品味。
5、注意茶齡壽命
普洱茶年代壽命,到底是六十年,或一百年,或數百年,沒有定論資料,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覺研判其陳化的程度。如福元昌、同慶老號普洱圓茶陳化感已到了最高點,必須加以密封貯存,以免繼續快速后發酵,造成茶性逐漸消失,品味衰退敗壞。故宮的金瓜貢茶,陳期已一兩百年,其品味是。“湯有色,但茶味陳化、淡薄”
| ||||||